民族宗教

黔南州以“三个三”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物质基础

作者:黔南州民宗局 日期:2023-05-23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以抓住三个关键、抓牢三项任务、抓实三项重点,不断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基础,呈现出“脱贫攻坚成果稳健巩固、样板区打造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开局见效”良好局面。

  抓住“三个关键”

  夯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基础

  一是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准确把握和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依托州民族博物馆和邓恩铭故居陈列馆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开展各类宣传宣讲,教育引导全州各族人民自觉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二是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出台《黔南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州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持续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成果;以“六个一”为抓手,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16个;依托“互联网+民族团结”云平台,实现智能化民族工作管理、服务和大数据采集,推动各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三是坚持用好用活用足政策机遇。抢抓国发〔2022〕2号文件政策机遇,将落实情况纳入巡视巡察、重大督查事项和高质量发展考核,有效助推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抢抓省支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40条措施落实,并细化为39项具体举措,最大限度用好用活用足上级支持政策;抢抓民贸民品企业优惠政策落地,推动民贸民品优惠政策惠企利民。

  抓牢“三项任务”

  夯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基础

  一是严守返贫底线。聚焦“三类人员”动态监测,切实筑牢农村人口防返贫“堤坝”;深入推进“3+1”保障“回头看”,常态化开展问题排查整改,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水平明显提升;持续用好“贵州乡村振兴云”、黔南州乡村振兴大数据管理平台线上数据比对分析、线下定期走访监测帮扶机制,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二是拓展增收渠道。以增加“四项收入”为目标,积极开展脱贫人口收入季度信息采集分析研判,千方百计促农增收;建立州统筹、县负责、乡主抓、村落实、网格管理的稳岗就业工作体系,合力打好稳岗就业“组合拳”。2022年全州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速16.43%。

  三是强化示范引领。分类梯次推进“精品型、示范性、普及型”试点,37个省州“精品型”试点带动337个“示范型、普及型”试点建设,试点示范作用进一步凸显;稳步实施乡村建设“183”工程,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宜居宜业基础进一步夯实。

  抓实“三个重点”

  夯实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基础

  一是聚焦产业发展。以实施农业现代化“十大专项行动”为路径,以抓单品、出特色、上规模为方向,集中力量主攻优势单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持续做大做强;以坝区、重点农业园区为载体,把农产品深加工项目作为招商引资项目重点,农业产业基础更牢、结构更优、活力更强、发展更快。

  二是聚焦乡村建设。精准开展村级分类管理,将1355个村(社区)划分为“引领示范村、重点推进村、夯实基础村、移民社区”4个类别,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乡村振兴步伐有力有序;聚焦农村道路畅通、农村供水保障、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房建设管控和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任务,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2022年,开工建设农村供水保障工程135个,完成供水管网244公里,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1.5%;全州垃圾收运体系行政村正常运行率达95%,30户以上自然村寨收运体系覆盖率达80%以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效果显著提升。

  三是聚焦协作帮扶。持续深化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清单化、项目化、具体化落实帮扶协议。建立粤黔协作“数字中心”营销平台,助力“黔货出山”,实现区域、劳务、消费协作深化拓展;创新探索村、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干部“异地跟岗”,选派村党组织书记、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干部赴广州挂职,强补基层党建、基层治理、产业发展和集体经济发展知识,人才交流渠道逐渐完善。

中共黔南州委统战部主办    地址:中共黔南州委统战部 电话:0854-8222611

Copyright(C) 2008-2020  中共黔南州委统战部版权所有

黔ICP备15000059号    贵公网安备 52270102000271号

本网站由 黔南热线 全程策划制作 (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