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统战联席会议新闻

中国民族报 | 贵州:创新实践“民族团结食堂”,努力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

作者:中国民族报 日期:2024-03-15

  建设“民族团结食堂”,是贵州省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的创新实践,也是实施“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专项行动的重要载体。自2022年以来,贵州点面结合,试点推进,发挥“民族团结食堂”在促进民族团结、乡村治理、乡风文明中的作用,有效激发了乡村振兴活力。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自2022年被纳入全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点以来,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开展“民族团结食堂”建设工作,把“小食堂”打造成为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树立文明新风、弘扬中华文化的“大阵地”。

image.png

  ▲2023年12月,在台江县台拱街道北门湾社区的“民族团结食堂”,村民们参加酒席。来源:台江县人民政府网站

  “民族团结食堂”建设的主要做法

  坚持党建引领。台江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的民族团结食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下设综合协调、工作推进、食品安全、卫生健康、宣传报道五个组,统筹抓好全县“民族团结食堂”建设工作,并出台《台江县建设“民族团结食堂”实施方案》。在台江县委领导下,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建立完善乡规民约,组建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进一步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全社会齐心共建的强大合力。

  建立体制机制。一是建成一个“民族团结食堂”。食堂前期建设费用由政府承担,解决群众集中办酒席难、开展交流活动难、生活就餐难等问题。二是制定一套管理制度。每个行政村(社区)成立村(居)红白理事会,在村(居)“两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主要负责人原则上由村(居)党支部书记担任。制定村(居)红白理事会章程、操办酒席村(居)民公约、食堂管理办法、食堂卫生管理制度等,明确食堂资产属性、管理主体等,建立健全监督、奖励及举报制度等,确保食堂规范长效运行。三是明确一个办酒席标准。红白喜事在食堂办、按标准办,由村(居)委会组织群众商议明确办酒席标准,有效减轻群众经济负担。四是坚持一个运营模式。采取承包公司运营、红白理事会参与模式,推行平价套餐,为群众提供集中办理酒席、日常生活就餐、开展交往活动等服务,提高服务质量,降低群众生活成本。

  探索“民族团结食堂+积分超市”模式。台江县以“民族团结食堂”为载体,将办酒席与积分超市建设结合起来,有效调动村民参与积极性,引领乡风文明新风尚。主要做法是依托积分超市,推出“红黑榜”评比,评选年度最美家庭、最美热心人、致富能手、优秀学生等先进典型。在“民族团结食堂”办酒席,可获得一定积分,积分可用于兑换日常生活用品。“民族团结食堂”建设和积分超市建设相互促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台江县把“民族团结食堂”作为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通过多业态发展、多价值挖掘,打造“一地一特”的特色,确保“民族团结食堂”具有造血功能,可持续发展。有的村(社区)将食堂打造成集学习、工作、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室”,建设成村(居)群众民主议事阵地、群众事务代办点、便民服务点、志愿服务点。例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方黎湾社区在社区“两委”带动下,把“民族团结食堂”建设成为儿童之家、老年之家、妇女之家,实现阵地共享、服务更优,使留守人群暖心、外出创业就业者安心。

  带动群众发展致富。“民族团结食堂”除承办村(居)民酒席外,还发挥其所在地旅游资源、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服务,让游客体验长桌宴、苗族歌舞表演等特色文化,不仅提高了食堂利用率,还增进了游客对当地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的了解。例如,施洞镇岗党略村依托施洞景区资源优势和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推动民俗体验、精品民宿等乡村文旅产业蓬勃发展。村里的“民族团结食堂”在接待游客时,充分展示“盛装拦门酒”“长桌宴”等特色文化,不仅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还助力村集体经济增收。

  “民族团结食堂”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推进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文明的有力抓手。台江县紧紧抓住全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点建设的机遇,高度重视“民族团结食堂”的宣传推广,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各村按照“网上挂起来、公告贴起来、广播响起来、教育抓起来、文化舞起来”的要求,因地制宜,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移风易俗。在“民族团结食堂”设立宣传专栏,发挥其为村(居)民服务、为游客服务等作用。“民族团结食堂”建成并投入使用后,基本实现“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礼不过百”,基本达到控制宴请天数、桌数、菜品数、礼金数,减少办酒席成本、办酒门类、安全隐患、环境污染的“四控四减”效果,真正做到便民又利民。同时,在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开办“民族团结食堂”,有效解决了搬迁群众在县城办酒席费用高、回村办酒席不方便的难题,有效推动搬迁群众留得下、稳得住。

  赋能乡村振兴、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有效路径。台江县建成的“民族团结食堂”各具特色,多渠道助农增收。各级乡、镇、村、社区坚持民主协商,村(居)“两委”组织群众商议,召开村民代表会、党员大会等,组织大家建言献策,建立“民族团结食堂”规章制度。以村规民约为基础,切实完善、执行“民族团结食堂”公约,加强监督,不断激发群众自我管理的主体意识和参与积极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载体。“民族团结食堂”不仅是推进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文明的重要抓手,也是整合政策宣讲、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信息传播、文化娱乐的重要阵地。有的“民族团结食堂”逐渐成为各族群众学习惠民政策、谈心聚会的重要场所;有的“民族团结食堂”组织文艺志愿者队伍,开展文艺演出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有的“民族团结食堂”把自身建设与“石榴籽家园”建设相融合,把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到实处。

  (来源:中国民族报)

中共黔南州委统战部主办    地址:中共黔南州委统战部 电话:0854-8222611

Copyright(C) 2008-2020  中共黔南州委统战部版权所有

黔ICP备15000059号    贵公网安备 52270102000271号

本网站由 黔南热线 全程策划制作 (统战部)